找到相关内容8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道德与和谐社会

    口、意”三个方面制定了养德标准:“不杀生,不偷盗,不邪淫,不妄语、不口,不两舌,不绮语,不贪,不嗔,不痴”;而儒家以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来启迪人之本性;道家则从“木,火,土,金,水”,阐明人体及宇宙万物和谐共济的道理……。古往今来,中华文化虽然形式多样,流派不一,但内涵却千古不变。扬善,积善成德,以德润身,从德齐家,以德治国,以德平天下。  如果我们这个社会人人守法,个个修养道德,自然会感...

    索秋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5759078.html
  • 和谐与宗教

    又易被利用破坏社会发展。宗教的追求真善美、扬善的功能,具有心理消解、关系调节和行为规范作用,有利于社会和谐安定。   和谐已成为追求全球化浪潮中的最强音,也是主张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、经济新秩序的世界...关系,在和谐的宗教观念指导下,变得融洽、平等、易处。宗教能给出人们心灵的安慰,情感上的依赖,获得宗教扬善止的情感,以理性逻辑推理的方式证明神的存在,自觉地崇拜并规范自己,按一定宗教观念,遵守一定行为...

    施保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2561033.html
  • 以蓝毗尼为心灵座标,努力缔结和平世界

    平等、民主、文明”的理想社会。   扬善与心灵净化是整个佛教的理论基石。佛教的道德提升理论,对于社会伦理道德水平的改善大有裨益,有助于人类道德的养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。   佛教力主开发人类潜在的...

    觉醒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873740.html
  • 谁识拈花意 灵山论禅机

    代表提出“禅法”对现代人身心具有四种调协作用:1、安心自在;2、放下知足;3、扬善;4、除病安康。也有代表提出要更新观念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,对传统的禅修方法做出相应调整,并认为观心法门是适应现代人...

    田悦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53080611.html
  • “禅”在现实生活中的意蕴

    真正的幸福。所以佛教教人“放下知足”,能够远离物质的诱惑。如《童蒙止观》所说:“一切众生,常为五欲所使,沉沦三涂,我今修禅,复为障蔽,此为大贼,急当远离。”[⑨]  3、扬善  善与是人们现实...日下,人心越来越变得自私。为了拯救这种社会的弊端,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教育。而佛教的“禅法”的含义就是“静虑”,[⑩]即静思己过的意思,所以说“禅法”的真正目的在于“扬善”。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1046853.html
  • 论佛教对中国人生死观的影响

    活动,使人们懂得热爱劳动、勤俭持家、尊老爱幼、家庭和睦、邻里团结、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;教育后代要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,懂得只有坚持正义、扬善、扶正压邪,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,用以弘扬民族文化、家族...或被蚊蛆咬食的野狗。这种亲眼目睹的惨状,远比儒家的道德说教要形象得多,它更能使人警惕而全心向善。因此,千百年来,善有善报,有恶报的思想,就一直成为维护中国道德伦理的精神支柱。  对于凡夫俗子来讲,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0050999.html
  • 让心灵的空间大方光明

    ,名三无漏学。若不持戒律,修行而得解脱者,无有是处。戒学为三学之一,是指佛教为出家和在家的信徒制定的戒规,借以防非。按其内容又分为止持戒和作持戒两大类。前者是非防的各种戒,如五戒、八戒、十戒和具足戒;后者指奉行一切善行的戒,如二十键度等。两者分别扬善,相辅相成。戒和律还经常连用,称为戒律,一般地说也是为出家和在家信徒制定的一切佛教戒规。律与戒也有区别,单言律是指专为出家比丘、比丘尼制订...

    李子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0551262.html
  • 一念三千性具善恶

    、法性之实相。所谓“烦恼即菩提”、“诸妄即真”,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,正是大乘佛教的方便与善巧。      但从凡夫众生而言,作恶修,心有因果报应,应以恶报为戒。全修即性,性亦具善,精进修善,扬善,才能圆满菩提。      由性发修,由修照性,性修不二,统称“佛性”、“三因佛性”(正因、了因、缘因)皆具性德善和性德。正因佛性是众生本具不改不坏的中正觉性,也是众生能成佛的主要依据。由于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1154719.html
  • “一念三千”与“性具善恶”

     但从凡夫众生而言,作恶修,必有因果报应,应以恶报为戒。全修即性,性亦具善,精进修善,扬善,才能圆满菩提。由性发修,由修照性,性修不二,统称“佛性”。三因佛性皆具性德善和性得,正因佛性是众生本...。一念三千的理论中也包含了性说的含义。实相常展现为十界,十如,三世间,每一法界具有十法界,佛界中也具有其他九界。智者大师在《法华玄义》卷八中说: “若大乘观心、观恶心非恶心,亦即尔善、亦非善非、...

    能 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2960918.html
  • 不要倡导经忏佛事

    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, 中国佛教事业迅速恢复, 蓬勃发展, 迎来了兴旺发达的新时期。中国佛教界遵从佛陀的教育, 积极发扬扬善、慈悲济世的精神, 努力实践详安社会、 净化人心、庄严国土、利乐有情, 为...的。念经有无量的功德,忏悔业障也是佛教徒修行的重要法门。盂兰盆会可以超度亡灵,焰口也可以施食饿鬼。各种忏法都可以消除罪业、业,可以消灾、祈福、免难。但是这要有两个主要的条件,一是主持念经礼忏的法师,...

    隆 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962465.html